跳到主要內容區

:::

特色課程:著重產業需求與學生未來發展方向培育

 

本校特色課程的設計,以結合學校資源、產業需求與學生未來發展為方向,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力。以下為本校發展重點:

  • 強調跨域整合:鼓勵學生從不同學門課系角度思考問題,例如結合文學與AI、商業投資與數據分析、設計與行銷策略等。
  • 實作與問題導向學習(PBL):鼓勵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出解決方案,強調「做中學」。
  • 回應社會趨勢:如數位轉型、永續發展、AI應用、創新創業、ESG等議題,融入課程主題中
  • 在地連結與國際視野並重:可以結合地方文化、產業需求,或設計具備全球發展趨勢的學習研討項目

以下為本校特色課程類別:

 

一、新生探索專題

真理大學新生探索專題

112學年度起,教育部推動Explorer試辦計畫,強調大一新生年的輔導,各校紛紛開始推動新生專題課程。本校與新學期開始推動「新生探索專題」新課程,幫助學生達成以下三個重點:

(1)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性向,並且進行生涯規劃

  • 自我認識(Who am I?)
  • 探索學習的方向(Where can I go?)
  • 目標設定與行動(How do I get there?)

(2)適應大學生活,建立自主學習素養;

三大適應大學生活努力重點:

  • 心理適應:擁抱轉變與不確定感(學會自律)
  • 生活適應:建立規律與自我照顧(學會正常作息)
  • 人際適應:主動但不焦慮(學會走入人群)

(3)了解學校學習資源網絡

  • 圖書館:圖書資源、電子資源
  • 場館設備:運動場館、電腦教室、與訓教室、專業教室、學生宿舍...等
  • 雙導師(各班班導+認輔導師)制度 & 諮商輔導資源
  • 社團活動:系學會、興趣社團、體育社團
  • 行政單位業務與服務窗口:服務不漏接
  • 各學術單位學習重點方向(跨領域學習)

 

二、跨領域學程

跨領域學程

為因應社會及產業多元發展,善用教學資源,增廣學生學習領域,跨領域學程的學習重點在於打破傳統科系界線,讓學生能夠融合多元知識與技能,課程為養成學生他項專業能力與跨域合作能力為目標之系列的課程模組,讓學生在學時可以修習其他不同於自身科系的技能與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設計原則:

  • 各教學單位得依其教學研究發展需求,設置跨系、所、院學程。前項所稱學程,
  • 係指發給學分證明之跨系、所、院專業領域之課程設計及組合。

學程類別:

  • 學分學程:課程學分最低 12 學分,最高 20 學分。
  • 微學程:課程學分數最低 6 學分,最高 12 學分。

 

三、微學分課程

微學分課程

學生可以依照興趣修習特定主題、技能或領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相關的微學分課程。用興趣帶動專業、跨出領域開展的力量!
微學分課程微對應當進社會多元且跨領域的學習模式:藉由不同列別主題式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學到一個特定主題或技能,以作為滿足不斷變化的職業要求的延伸學習。

微學分的特點:

  1. 短期性修課方式:常課程在幾週或幾個月內完成(約4次的課程),不再受單一學習一堂課18周單一課程的限制。
  2. 上課方式創新且貼近生活: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如有講座、工作坊、實作、遊戲、模擬情境)進行課程內容,容易引發學習興趣與動力。
  3. 主題式跨領域學習:微學分的內容藉由不同主題式的領域規劃課程為出發點,並在與自己不同的科系範疇中拓展更寬跨的學習領域。
  4. 認列學分:成完成18小時即可認抵1學分

 

四、AI應用與資訊素養

AI應用與資訊素養
「AI應用與資訊素養」是當代跨領域學習的重要趨勢,無論是哪個科系的學生,了解 AI 如何運作、如何善用它,並具備分辨資訊真偽的能力,都是基本素養。
在課程中認識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實際操作常見 AI 工具,了解其應用與限制;最後了解 AI 與倫理、隱私的關聯,培養數位公民的責任與素養。

以下為學習的主題與內容重點

  • AI是什麼?如何影響生活型態與社會發展?
    AI發展歷史、基礎概念、應用實例
  • 學會使用AI工具提升生產力與創造力
    ChatGPT提問技巧、AI文圖生成工具操作、Notion AI寫作、AI簡報輔助
  • 網路資訊的可信度、如何查證事實?如何規範與使用?
    假新聞案例、資訊來源比較、AI生成內容辨識、AI法規初探

 

五、境外移地教學

境外移地教學

為鼓勵本校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擴大學習場域及教師授課的地緣範圍,以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增進國際能見度進行之外移地教學;這是一種強調文化交流、實地體驗與跨文化學習的深度課程,非常適合用來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與實踐能力。
以明確設定跨文化學習、專業實踐、國際交流或語言能力的目標作為境外移地教學具體呈現之成果,相關學習重點如下:

  • 行前準備、境外學習活動
  • 強調歷程記錄與成果展現(如學習日誌、影片、報告、專案製作)
  • 文化與國情差異學習:跨文化衝擊是學習重點之一
  • 納入 ESG、SDGs 議題,讓學生更關心全球趨勢
  • 結合 COIL(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可以境外實體 + 線上交流混合

 

六、數位學習:跨校磨課師(MOOCs)課程

數位學習:跨校磨課師(MOOCs)課程
本校也有參與跨校磨課師課程,透過網際網(一)    路及數位載具等媒介進行之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課程之教學內容應採用影音、簡報或動畫等數位教材,配合線上進行點名、測驗評量、互動討論、作業繳交等方式實施課程。

學生透過大型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自學,搭配授課教師設計的實體/線上輔助活動,例如導讀、討論、作業、評量與應用實作等。進而衍生出數位共學、跨域共,擴大學習資源等正向的學習方向

 

真理大學特色(總覽):

瀏覽數: